极目新闻客户端

古代美女如何美到骨子里?南博院藏女性文物香港展出 | 极目新闻-凯发娱发com

扬子晚报 2022-12-08 12:04:14 阅读量:

南京博物院精选118件(套)古代女性文物,正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众里寻她--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展”,向今人展现古代女性形象、生活和才艺。展览将一直展出至明年2月27日。

于历史长河中见证古代女性“美学”

据悉,这次展览由四个部分组成:环绕历代女性发型、妆容与服饰的时尚潮流变化;透过古代女性的生活用品和饰物探索不同阶层的女性生活;云集历代才女的书画、刺绣和文房雅玩,展现古代女性的卓越才艺;透过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让参观者一瞥传奇女性的悲喜人生。为丰富参观者的体验,展览设有多媒体和互动元素,透过影片及互动游戏展示现今本地流行文化多年来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

其中,“仕女日常”单元展出古代女性的生活用品和饰品,既有诰命夫人的冠戴等上层阶级女性使用的奢华物件,也有民间普通女性使用的脸盆架,花轿等。“才媛集艺”呈现古代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管道昇、沈寿的刺绣以及李因、马荃的花鸟画。“笔端容工”通过唐寅、陈洪绶、改琦、费丹旭等人的仕女画,讲述古代传奇女性人物的悲喜人生。

《仕女行乐图》清代

序篇展出的近14米长的清代《仕女行乐图》,呈现出古代女性丰富多彩的消闲活动。画卷中描绘有逾二十个女子活动场景,包括玩蹴鞠、荡秋千、投壶、棋弈等。

击磬女俑汉(公元前206-公元220)

围观古代女子妆容

与服饰的时尚潮流变化

策展人曹清表示,从古至今,女性的容貌资质没有太大的变化,其主要变化在于梳妆形象及服饰装束的迁改衍变。梳妆服饰直接显现女性所处社会环境的特点和时代风尚,宽松与严苛,融合与创新所呈现的差异性,体现出女性的理想、信念和情感。汉击磬女俑,俑像跽坐,中分发式,长发绾成团髻垂于脑后。着右衽交领深衣,双臂弯曲,前后高举,手中原应持有磬槌等器物。女乐俑原有彩绘,虽失,但仍有气定神闲之感。

清代青花四妃十六子瓷盘上,四位长身玉立的仕女手持纨扇,与十六个活泼好动的童子在户外嬉戏游乐,有着天地一家亲的洋洋喜气,表达了安康祥和的民生意愿。这款民窑盘上装饰的人物纹饰,称“四妃十六子”,明清瓷器上流行的画像多是古代价值观的表现。儒家文化中的“孝”,在民间可反映为多子多福,即多娶妻生子。

闲房长日,衣厨食柜,女性通过无怨无悔的家务劳作,辅助男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进取,形成古代社会的顺畅运转。女子在主持家务的同时,也整饬自己的仪容,给生活带来亮丽的美感。展览展示的修容配饰、劳作器用等,涉及层面较广,其中不乏宫廷闺阁的精美华丽,亦有乡村俚俗的质朴简素。

七子梳妆奁盒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

展出的这套西汉七子梳妆奁盒是布脱胎,盖作盝顶式,内装七子小奁,分别为长条形、正方形、马蹄形、圆形、椭圆形。奁盒主要用来放置化妆用品和梳妆器具。如铜镜、梳、篦、茀、铜刷、黛板、粉扑、假发、发饰、耳饰及其它小物件,有的多达一套九件、甚至十一件套。

不仅有外在美,

还有流光溢彩的女性艺术

“流水题红,无非柔荑写恨;盈襜采绿,亦因纤素书情。故春日回文,逞掺掺于机锦;秋风捣练,响皎皎于砧声。是以魏殿神针,更夸巧制;玉奴弦索,不负时名。”明代才媛叶小鸾的这番话概括了古今女子对于书画翰墨、机杼织绣所倾注的热情。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女性的艺术作品流传不易,展览遴选的古代女子诗词、书画、织绣、制砚、紫砂、女红等佳品,仅仅揭开她们才艺创作的面纱一角,但诠释了她们的灵慧巧思和高逸情怀。女红是传统女子必学的手艺,也是闺淑所要秉持的艺能,可谓正宗的女子艺术,每一件都流光溢彩,艳丽纷呈。

马荃《花蝶图》

清代女子马荃生于书画世家,祖孙三代皆擅画,家学渊源。她有众多女弟,皆为同乡闺秀,其中不乏摹马荃花鸟能乱真者。马荃的花鸟画一般设淡色,不蓊染,虽说是供人焚香清赏的一类作品,但画中气势充盈。那些柔弱的花草纤芽在她的笔致下看来无不生机盎然,展出的《花蝶图》是一幅尺幅颇大的绢画,画面气韵闲逸,花势芬芳。图中罂粟与拳石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妖娆艳丽,一厚重笃实,挺生于拳石旁的数株罂粟花,或怒放或含苞,色泽鲜湛,“盖用丹砂、胭脂、花青等合墨细细渲染十数遍”,遂使花容精气内含,而英光外发。牡丹碧桃,罂粟蕙兰流露出其家学的渊源,家族的气质以及马荃作为一女性性灵的“如花”风貌。

苏州顾二娘,嫁苏州制砚高手顾德麟之子为妻。顾德麟制砚以“自然古雅”名重于世,顾二娘在长辈那里继承了高超的制砚技艺。砚体做工不多,以清新质朴取胜,虽有时也镂剔精细,但却纤延合度、巧若神工。其制作深受当时文人墨客的青睐。清代著名诗人、藏砚家黄任(1683—1768)极喜收藏顾二娘制砚,并有诗赞曰:“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切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可谓对顾氏制作工艺的总评与发自内心的赞叹。

周序《董小宛像》

对于那些凤毛麟角、在各种禁锢中脱颖而出的各类不凡女性的赞美,在朝代更替的晚明清初如火山爆发般喷涌,“淑质丽藻”“节烈文才”,中国女性文静淑美,内敛坚贞的性格在社会生活中得以传播颂扬。以往大量被视为女性于历史变革中无足轻重的说法通过男性笔端的描述直接挑战了那些成见。此次展览辑选的“人像”注重于画中女子实有其人,以那些杰出画家的想象及技艺去回忆,以他们集中笔端的柔情与崇敬来呈现妇德的光辉。比如清代周序所作《董小宛小像》,根据萧云从原作临摹而来,图绘董小宛拈花状,低头闻香,杏眉小眼,樱桃小嘴,面目刻画丰满,衣纹写意,体态端庄,略显微胖。今人通过这些浮现于历史长河中吉光片羽般的星点闪耀,去印证女性在探究美化自我的创造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


责任编辑:胥甜
"));
网站地图